母愛創傷 Mothers Who Can't Love : A Healing Guide for Daughters

母愛創傷 Mothers Who Can't Love : A Healing Guide for Daughters

Susan Forward, PhD 著
葉佳怡 譯

CHAPTER.1 無愛母親的種類:
1.嚴重自戀
2.過度糾纏
3.控制狂
4.需要母愛
5.忽視、背叛或打擊孩子
6.以上1~5複選


1.嚴重自戀
女兒同為女性的事實觸發她的不安全感,會把女兒視為對手,一但女兒展現出長處、成就,便蓄意打擊女兒,母親自己必須才是那個優秀角色、眾人焦點。

2.過度糾纏
沒有界限,年幼的女兒可能會是母親的全世界,也無條件給予愛和支持,但當女兒逐漸成長,想發展自己的意願、獨立時,母親卻堅決反對,可能用情緒勒索、指責女兒怎麼可以這麼殘酷對她。

3.控制狂
控制狂母親往往對生活不滿意,或小時候也被看不起,累積很多怨氣,和上面的「2.過度糾纏母親」的懷柔政策不同,她們直接粗暴地掌控女兒,來顯示自己的權威,得到滿足感。

有些母親在目睹女兒想要的事物被剝奪後,內心會出現一種扭曲的滿足感。p.110

要成為獨立個體的必要條件之一,就是擁有健康的直覺,可以表達自己的拒絕、反對及完全掌握自我的直覺,但受控制狂母親影響的孩子,這些直覺會無法正常運作,有時會下意識取悅身旁的人、害怕衝突,這樣的人也容易成為霸凌者的對象(霸凌者會挑選受害人)。

無愛母親的女兒幾乎都曾發誓:就算人生一無所成,總之,我絕對、永遠不要變得像我媽一樣。不過現實指出,這些成年人最後總是震驚地發現,自己的待人方式幾乎跟母親沒兩樣。p.104

這些女兒腦中還留著母親的影子,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回頭打擊母親。她們從未學會基於自身需求去建立生活,諷刺的是,也就等於仍受母親掌控。p.112

4.需要母愛
母親就是個巨嬰,她們只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,根本不在意照顧女兒/小孩。
女兒肩負起照顧母親的責任,成為家中最主要的照顧者,也可能會習慣透過被需要,而獲得滿足感,而在親密關係中,容易主動去照顧伴侶。(女孩長大後和巨嬰男在一起......)

5.忽視、背叛或打擊孩子

施虐母親受怒氣掌控,把女兒視為所有傷害、辜負自己的惡人替身。孩子激發出她內心所有為解決的憤怒、怨恨、無能,或害怕被拒絕的情緒,也成了母親內心醜惡垃圾的傾倒場。p.149

有時施暴者是父親,對女兒施加暴力或性侵害,母親即使知情也漠視女兒的求救,母親會為了維持自己生活的安穩而犧牲女兒,甚至對受到性侵害的女兒感到嫉妒,把女兒視為搶老公的競爭者。


CHAPTER.2 療癒
1.了解真相的第一步:明白這不是我的錯
2.承認:說出來的感覺真好
3.從憤怒中汲取智慧
4.改變行為
5.設定界線
6.決定想要的母女關係
7.最困難的決定
8.老、病、孤獨



1.開始明白這不是我的錯
分清楚「母親植入的信念」和「真相」的差別。

2.承認內心痛苦感受
可以透過親手寫下文字,寫下(1)這就是你對我做的事。(2)我在當下的真實感受。(3)對我人生造成的影響。(4)現在我希望你這麼做。

寫信可以提供自己不被打斷、梳理自己心情的管道。


3.從憤怒和悲傷中汲取智慧
接受母親對我沒有愛這件事,也知道「這一切不是我的錯」,接受自己的憤怒,允許悲傷。

4.改變行為
以「非防禦性」溝通,取代「守勢」回應。
例如:以「等你冷靜後我們再討論」、「那是你的意見」取代「我才沒有」、「你怎麼能這樣說」,前者比較能有效句點對方。

5.設定界線
(1)確定你要什麼。
    思考:母親可以翻你的東西嗎?可以大肆批評你嗎?
(2)表達立場。
    例子:「你不可以任意批評我」
(3)準備回應方式。
    母親延續長期的模式,不一定會對(2)有如你所願的反應,面對她可能說的話,再次堅定你的立場。例如回應:「我已經忍受很久了,我不會再接受你越界。」
(4)確認合理的退場方式
    規劃最能遠離惱人行為的策略,例如離開、降低聯絡頻率,這也能重申你的立場。

6.決定想要的母女關係
強化前面提到的方式,成為新的日常,協調出和母親的相處模式或頻率,是否要減少相處時間、明確表示母親不可以探人隱私或批評等等。

7.最困難的決定
「斷絕關係」可能是最後的手段。對於女兒的表達、重新掌握自己的人生,並不是每個母親都欣然接受,然後「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」。
建議在諮商師的協助下作決定,以手寫信方式,簡短明確地告訴母親,手寫字可以加強來自個人意向的力量。

8.老、病、孤獨
在經歷老、病、孤獨,原本的無愛母親可能會突然變得親近女兒,但在照顧母親前,請優先照顧你自己。


很棒的書,記了滿滿的筆記,"不愛孩子的父母"是真實存在,“把女兒視為競爭對手仇視”的母親也不是只存在於白雪公主童話中。 


留言

熱門文章